查看: 13129720|回复: 0

天地为炉——我看《钢铁年代》~~(转)

[复制链接]

11

主题

48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QQ
发表于 2014-10-1 2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更多»

x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贾谊《鹏鸟赋》


三十七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钢铁年代》终于看完了,是以每天八到十集的速度一气儿完成的。那几天,睡觉的时候恍惚回到童年生活过的,爸爸所在工厂的职工大院儿——一个和剧中幸福大院异曲同工的地方。有很多那时候的回忆不经意地涌上来,又退下去。其实,我所生长的那个工厂和工厂所在的那个时代,和剧情中的鞍钢,差别不是一点点。可我却不停地在那些闪过的镜头和铺陈的场景中发现相似之处。呵,原来,我以为已经忘却的很多东西,只不过是埋在了意识中比较深的地方,从来都不曾消失。同样,那个时代,也从来不曾真正走远。


最后一集看完的时候是个凌晨,心里很难受,虽然,那是一个光明温暖有力量的结尾,可我仍然不好过。溜到厨房去煮了十个白白胖胖的饺子,一个一个慢慢咽下肚,觉得好了些。然后,我就想起贾谊的句子来:“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天地是一座大熔炉,造化是炉匠,阴阳二气生起炭火,万物在此间熔炼,就象翻腾的铜水无法控制一样,或聚首、或离散、或消亡、或休憩,哪里有一定的规则?千变万化,没有终结。


呵,这部戏里,韩麦草、杨寿山、尚铁龙三个人的恩怨纠缠,活生生为“造化弄人”四个字现身说法。故事以尚铁龙的一纸误会的阵亡通知书开始,到其因之而再嫁又离婚的妻子韩麦草在钢水中灰飞烟灭结束。这其间的十数载荏苒光阴,仔细想来,明明是个悲剧,可看的时候,却也曾含笑微笑大笑甚至笑出眼泪来。除了笑,还有沸腾。明明是个乍听觉得会苦情的戏,可从开始看到落幕,我还曾数度沸腾得几乎要飞起来。因为,这个故事的始末,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叙述方式:以鞍山解放战中尚铁龙和杨寿山作为老对手在阵地上谈判开始,到两个人一起为中国第一颗原子丅弹爆炸欢呼结束。


呶,这就是《钢铁年代》的主线:一条是尚铁龙、韩麦草、杨寿山三个人的情感纠葛,另一条则是尚铁龙、杨寿山(韩麦草以为尚铁龙死了,再嫁的那位)献身钢铁事业,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历程。这个情感纠葛,老实说,我第一次听故事的时候,觉得有点狗血,且,因为尚铁龙在麦草和杨寿山结婚的当天竟然见鬼一般地出现了,于是,杨寿山出于对尚铁龙的愧疚或者说心怀亏欠之意,在同麦草婚姻关系存续的漫漫岁月中,竟一次也没有发生过夫妻关系。我当时的反应是:“啊——!这太灭绝人性了!”这“啊”的那一声长音,尖锐带啸的。我想,电话那头讲故事的人一定会不得不把话筒拿得离耳朵远点才行。但是,到看剧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天哪,这样一个设定,竟然被演绎得很合理,且,一点都不苦情,也不狗血。这……是怎么办到的呢?首先,他们的男女之情是北方风格的,女子泼辣爽利,男子内敛深沉,就算是有内心冲突和精神痛苦,都被处理得很大气。最最重要的,他们不是某些以你爱我我不爱你你到底爱不爱我你是不是爱他为主旋律的电视剧表现的那样,大家吃饱了没事干,以恋爱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将和某个异性蜜里调油视为人生最大追求。《钢铁年代》的人物们有日子要过。日子,那是一日一日朝前的踏实生活。这生活中有工作,有同事,有理想,有信仰,还有……层出不穷的困难。纯粹的男女之情在这场纠缠中所占的分量很轻。杨寿山和尚铁龙有意气之争,有惺惺相惜还有相扶相助。所以,情感的这条线很好看。千万不要被剧情介绍简单的叙述迷惑。它的情感饱满自然,有冲突有张力,并且,相当正气。


再来说说让我沸腾的那条线。那条线,乍一看容易,真正展现也难。我们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还是有距离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有了不小的差异。当年的人们为了工厂,为了某个任务,甚至为了某些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政治决策,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那种热情,怎么表现才能被今人所理解?一个搞不好,人们,尤其是比较年轻的人们,说不定就会认为这是生造的。就算不认为是生造的,说不定还会对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没有认同,便不会有感染力,不会让观众沸腾.


在这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剧情的张弛有度。一方面,它将五十年代钢铁工人们的荣誉感、大局观以及现在搞不好会被怀疑的献身精神放在一件件具体的事件中来展现,且这事件中还有戏剧冲突,这冲突是有点儿轻喜剧的,好看。另一方面,剧本还着墨了幸福大院中居民们的家庭生活。讲山东快书的姜德久和被毛主丅席接见过的劳模赵金凤、和苏联专家谈过恋爱的厂医沈云霞与上海籍技术员边立明,乐天婶、宋大夫等等。这些人物,这些人物的生活让整个戏的情境真实立体起来。这些,放在五十年代频频的运动中,起到了缓冲作用。事实上,我想,这也是关于那个时代生活之艺术的真实。我们只看到五十年代的硬朗是不够的,同样也可以更应该看到属于那个时代的温情和柔软。


这两条线的设置,在技巧上应该说并不出奇,但是度把握得非常好。这不容易。但是,如果仅仅是剧情设置好,当然也是不够的。这部戏好看,还得益于演员的功力和美术道具等方面。说真的,看戏的时候我对冯远征、陈宝国的演技那是拍案叫绝,赞叹再三再四。这二位非常压得住阵脚。杨寿山的细腻,尚铁龙的豪情,都是很常见的性格。可越是常见的性格要出彩就越不易。陈宝国在平炉改造成功后在炉前的那一段演说,充满那个时代的特色词语,处理不好会成口号,可他却真正演出了万丈豪情,让我沸腾得快飞起来了。杨寿山的细腻也一样,处理不好,会娘。知识分子不好演啊,尤其是还有秀才遇到兵的轻喜剧情节的知识分子,尤难把握,一过就会变成漫画。除这二位以外,别的演员也不错,搭出了一台耐看好戏。


另外,台词,呵,台词真是精彩到爆。鞍钢在辽宁,这是一出典型的东北戏。剧中有许多相当精彩的东北俗语。那些俗语有的比较糙,但绝对是“话糙理不糙”,相当经典。让人感到人民群众是真正有大智慧的。这些俗语的运用让整出戏,让所有人都呼之欲出,鲜明生动,似乎一抬手就可以在屏幕上拥抱他们。


美术方面,这部戏也做出了那个时代的质感。我爸,一个从锅炉工一步一步做到中层的退休化工工人,说:“尚铁龙的妆化得好啊。你看那脸,就是一张被炉子旁高温烤过的脸。还黑,那种黑,总也洗不干净。”我妈说,“我原来在的电石厂,化验也是这样,出炉的时候,弄个勺子取样,然后做质检。”这些,是我没有留意到,即使留意到了也并不懂得的细节。但是,我相信,有很多如我爸妈一般的观众会看到,会明白,会说一声,好。


另外,我最喜欢这部戏的,是它的正气。不,不是人们经常说的主旋律,甚至不是剧中人物们的隐忍、牺牲、责任、信仰等等美德。而是,嗯,怎么形容呢?它的力量。古人说,天地为炉,熔炼一切。我们在造化面前,是身不由己的。古人还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其实都是生存的真相。人在大道轮回间,在命运面前,是比较渺小的。但是,人还是可以有豪情。即使生活有这样那样的无奈,即使造化拨弄我们比拨弄蚂蚁还不如,但是,人还是可以有自己的坚持。在这部戏里,人们对待“日子”的那种认真态度,积极、厚重,有力量。这种东西,放诸每个人的生活,不过是琐碎小事,但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共同构建起来的,则是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我们用这个对抗天地这个熔炉,或者说,我们以这种方式,在天地这个熔炉中将自己百炼成钢。


还有,要说说我觉得有点遗憾的部分。我不太喜欢金虎和门儿的恋爱。自从这两人开始恋爱,我就想叹气。个人看法,金虎和门儿的演员,在少年时,也就是被发现早恋的那个阶段,应该换一茬演员。两个演员还是童年的模样,看着觉得很儿戏,觉得大人们的反对是相当的小题大做。同时,这两演员太小,演两小无猜,出色;演两情相悦,牵强。青年金虎和门儿的恋情,则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不喜欢——我就不待见为了谈个恋爱搞得鸡飞狗跳。我比较喜欢内敛的,成年人的感情。嗯,这可能是因为俺不再年轻的缘故吧。还有,也是个人原因,确切地说,是转达我妈的话:“为什么不能让麦草到黑龙江去带孙子啊?他们三个人老了就当兄弟姐妹一样的处好了。非要弄死人家,还死得那么惨烈。反正我不接受,我就当我没看结尾,我就觉得麦草到黑龙江带孙子去了!”


最后,要说的是,杨寿山、尚铁龙、麦草三个人一生的感情遭遇非常符合那个时代和那种情境之下的情与理。
但是,应该不会在当今时代出现了。
这,是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更多»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