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门户文学 短文欣赏 查看内容

冯雪峰《羊的家园》赏析

博瑶笔 2019-1-17 02:30 381
摘要: 冯雪峰《羊的家园》写于1936年,是二十世纪中国寓言中难得的精品。在这篇寓言中,作者用不足600个汉字,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羊的家园安定祥和的盛世图景。 寓言不长,先录于下: / 羊的家园 青山绿水间, ...

冯雪峰《羊的家园》写于1936年,是二十世纪中国寓言中难得的精品。在这篇寓言中,作者用不足600个汉字,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羊的家园”安定祥和的盛世图景。

寓言不长,先录于下:

/

羊的家园

青山绿水间,有一片林子,还有一片草场,一条蜿蜒的小河从草场穿过。远远望过去,隐约能看到林子入口处立着一个牌子,上书4个大字:羊的家园。

当阳光直射在牌子上时,眼睛盯着牌子,会让人产生一种晕眩感。

两只狼在草场散步。一老一幼。

走过牌子时,小狼问:“爸爸,这里明明是我们的家园,牌子上为什么写是羊的呢?”

老狼答:“孩子,我们是一种食肉生物,是靠杀戮、吞噬其它生命而存在于世的,这样的生存方式,这样一种形象,是不便于公之于世的。”

“可是爸爸,我们欺负小羊的妈妈,并把小羊的爸爸吃掉,小羊长大以后会恨我们吗?”

“不会的孩子。你看见河对岸那个围起来的园子了吗?那是一所学校。所有小羊都要被送到那里面接受教育。从那里出来的小羊,基本上对往事不会留下什么记忆了。”

老狼带着小狼慢慢朝一座桥走去。刚踏上桥面没几步,小狼忽然停下,又向爸爸提出一个问题:“可是万一有一只羊的记忆特别好,没有忘记呢?”

“这也很好办孩子。我们每天总要吃一些羊的,我们就先把那些还残留有记忆的羊吃掉。剩下的羊就很好对付了。”

父子俩继续往河对岸走去。

一阵风吹过,传来悦耳的歌声。

“你听孩子,学校里的羊在唱什么?”

“今天是个好日子。”

这时父子俩已来到学校门口。从大门望进去,操场上站满了羊,队列整齐,歌声嘹亮。

“孩子,你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不是能马上明白。对没有记忆的生物,天天都是好日子。知道吗孩子,只有他们每天都唱好日子,我们才会有好日子。”

赏析:

《羊的家园》是一篇社会寓言,作者用狼指代统治者,用羊指代劳苦大众。

“青山绿水”,寥寥四字,暗喻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入口处立着一个牌子,上书4个大字:羊的家园”。此为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出国民党政府挂羊头卖狗肉假共和的本质。

“可是爸爸,我们欺负小羊的妈妈,并把小羊的爸爸吃掉,小羊长大以后会恨我们吗?”“不会的孩子。你看见河对岸那个围起来的园子了吗?那是一所学校。所有小羊都要被送到那里面接受教育。从那里出来的小羊,基本上对往事不会留下什么记忆了。”这段对话揭示出旧中国教育的本质:学校的主要功用是消除记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洗脑。

“可是万一有一只羊的记忆特别好,没有忘记呢?”“这也很好办孩子。我们每天总要吃一些羊的,我们就先把那些还残留有记忆的羊吃掉。剩下的羊就很好对付了。”这段对话告诉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记忆是有罪的,要格杀勿论。

“你听孩子,学校里的羊在唱什么?”“今天是个好日子。”“对没有记忆的生物,天天都是好日子。知道吗孩子,只有他们每天都唱好日子,我们才会有好日子。”看到这里我们恍然明白:狼为什么热衷于组织羊唱好日子。进而我们就明白了:羊们唱的好日子其实是狼的好日子,与羊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

总结:

《羊的家园》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五大秘密:

一、人是不可以有记忆的,记忆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

二、学校是用来消除记忆的地方,用来洗脑的地方,传授知识只是迷惑人心的伪装。所以从学校里走出来的人,要么是脑残,要么是白痴,罕有独立思考的人。

三、通过学校系统化的“消忆”处理,如果有人依然残留有对历史真相的记忆,或对历史真相的好奇和探究精神,那么他的脑袋就该搬家了。

四、只有让人民天天感恩戴德,天天唱今天是个好日子,在中国人头上作威作福的国民党反动派才会永享好日子。

五、所谓“羊的家园”,其实是狼的天堂啊。

家园 记忆 孩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