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更多»
x
由于夜间雾霾,不足六百公里的路程,竟然用了十二个小时。虽然劳累困顿,但没减弱我们登上万仙山的欲望。
下了车,阳光热情地拥抱了我们,暖洋洋的,就像河南人对我们的热情。万仙山景区是南太行风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体现,景区内既有雄壮而苍茫的红崖绝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夏季平均气温比山外低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不愧为世外桃源。来到山里这种感觉就扑面而来。山里的空气清新,在阳光的普照下似乎在能看到空气在流动。一下子就阔然开朗了,清醒了再也没了睡意。近处的山清晰的突兀在我们眼前,就像刀劈一样的山峰似乎就在头顶,高不可攀。远处,深秋的山上树木已经色彩斑斓,就像一幅水彩画,白云在山谷飘荡,说不清是山在云里睡还是云在山上飘,隐隐约约,梦一样的幻境。远处隐约可见一扇扇窗一样的在半山腰,心想可能就是绝壁长廊吧!早就看过一部电影关于开辟太行山的。一问果然是。
那是1972年,郭亮村13名青年组成施工队,号称“十三壮士”,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用五年时间,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打出一条长1250米、宽5米、高4米的绝壁隧道,被称为绝壁长廊。长廊外侧的35个开窗,当初是为了快速清渣,通风透光,现在这些天窗成为浏览风光的观景台。开凿这条隧道,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消耗钢钎12吨。在施工过程中,13个青年壮士抡锤打钎爆破,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当时没有任何机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戴红领巾的娃娃,轮流上工地,大石块用手搬,小石块用筐抬,用篮子挎,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关头,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和郭亮人一块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于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绝壁长廊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民谣: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多么了不起的太行人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啊!绝壁长廊留千古,太行魂魄永流传!
走在去绝壁长廊的路上,已经人流拥挤,人声鼎沸,我在想这人流这嘈杂声会不会惊动了山里的神仙?神仙早已是传说,只能是惊了大山的寂静吧!但长廊的窗外瀑布飞流,山多高瀑布就多高,飞流直下,白色的水流就像白缎子飘在山崖,哗然有声,气势磅礴雄伟,全然不像被惊动的样子。瀑布两边崖缝间,野黄菊在秋风里笑意盎然的张着黄灿灿的笑脸,就如同在白缎子边上绣上的花,格外好看,大山更有了生命力,又好像位列两边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看来大山是不怕嘈杂的不怕热闹的!
从秦汉以来,万仙山就不怕热闹,山上就有人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路过此地,北宋杨家将西征时曾在这里扎营 ,更有七仙美女在这座山上沐浴······一个个古寨的寨墙、墟址,沐浴池无处不封存热闹所在。热闹是故人和神仙的,大山仍是寂寞的,虽是景色怡人,交通曾经并不便利,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万仙山上的太行人才凿通了通往山外的绝壁长廊,撩开神秘的面纱,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执导《清凉寺钟声》,题写了‘太行明珠’。再之后各部电影的拍摄,让这座大山有了名气,有了人脉。从此大山热闹起来,它的美景也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