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30739|回复: 0

探源诗词中的“梅”文化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415

帖子

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0
QQ
发表于 2015-3-19 1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更多»

x
“《召南》之‘梅’.今之酸果也;《秦》《陈》之‘梅’,今之楠树也。”梅花作为一个自力的意象进进到中国文人的审美视野中,始于六朝。《四库全书总目撮要》中,曾说起咏梅诗的成长情形:“《离骚》遍撷喷鼻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尔寓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通诸人递相矜重,‘幽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身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至公案。”又说:“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凡别名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求附庸大雅。黄年夜舆编纂诗余为《梅苑》十卷,该书专收咏梅词500余首。方回作《瀛奎律髓》,凡咏物俱进著题类,而梅花则自立一类。。。明则耐冷之交,实类附炎之局矣”,还说:“《梅苑》成于建炎三年,正宋高宗帆海之岁。。。不知年夜舆何故独得萧闲编纂是集?”
我们且不管方年夜舆哪来的闲情选《梅苑》,而尽管稍稍懂得一下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梅意像,知足一下好奇心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更多»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