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06792|回复: 0

写诗一法——巧妙用事

[复制链接]

509

主题

1765

帖子

44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31
QQ
发表于 2016-10-4 22: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更多»

x
写诗一法——巧妙用事

唐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诗云: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涂案】首句对仗,古人称为“偷春格”。牛女:指天上二颗星星——牛郎星与织女星。诗中代指牛郎、织女。
宋代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云: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涂案】姮娥:指嫦娥
元代张养浩【北双调·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厌厌,不醉如何?
【涂案】只有比较这三首“唐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之诗”,宋代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之词,元代张养浩《【双调·折桂令】中秋》之曲,方能更深刻理解古人用事(即用典)之妙。
元代宋方壶【北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第四首为中华诗词论坛众议员所大同友人先生补充)

【涂案】方能更深刻理解古人用事(即用典)之妙。
唐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之诗用事,我认为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我(杜甫)想回家而不能,就是牛郎、织女一年也可相会一次,而我只能望月思家。安史之乱什么时候方能平定呢?即诗中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奇特的想象——“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意为“安史之乱”平定之时,社会才会太平,我方能够与妻子会面。
宋代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之词用事,委婉曲折表达了南宋政府的小人当道事实,我(辛弃疾)恨不能清除投降派,收复被占的领土。可是头发都白了,这一天还能够到来吗?作者借用杜甫的奇特的想象——“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意思是清除了“投降派”时,方能挥师北上,收复被“金”占的土地。
元代张养浩《【双调·折桂令】中秋》之曲用事,矛头直指元代政府,像我这样人再有才华,可是想为国家效力而不能。因为元代基本取消了科举考试,那只好对酒当歌,不醉又能如何呢?
      三首诗,基本上是用得是同样的典故,却反映出三个不同时代的特色。后两首诗,很明显受了杜甫诗的影响。
      用事之妙,还表现在用典无痕,如同己出!

遥祝各位版主双节愉快,身体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更多»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