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07896|回复: 0

新編十則

[复制链接]

513

主题

1737

帖子

466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67
QQ
发表于 2016-10-20 05: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更多»

x
<半樓詩話>新編十則

半山弁言:周某人发帖之本意,仅仅在于交游网络,消磨岁月,打发闲情,与"飘红,点精"之劳形案牍,概不相干.
一.
  李白<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诗几乎众口能详;但其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我向来以为是比喻王\李之间的友情的;而李白乘舟则应该是另有水路;因为,大凡称作潭的,如龙潭.乌潭,石潭,等等,都属于山涧中类似于池塘般的小水面.从来没有听说过"在潭里行舟去远方"的事.适前,我去泾县桃花潭,见潭边尚有一座"汪伦踏歌阁"的明代古建筑,至此,才翻然觉悟:方知我向来对<赠汪伦>一诗的误解.原来,"桃花潭"是皖南青弋江流经陈村的一段水路的称谓,有十余里长, 当年李白乘舟,就是从这里下水而去别处的. 谚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至理也.
二.
  赵瓯北有诗曰:"西蜀多海棠,艳色天下奇.堪笑浣花老,亦弗留一诗....吟咏出兴会,万物供驱驰".赵翼以为,杜甫(浣花老)不写海棠诗的原因,是杜甫对海棠没有兴趣所致.因为没有兴会,即使是人人夸赞的东西,诗家也往往视而不见.赵瓯北对"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的解释,有些与前人相左.《声律启蒙》中有“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的句子. “杜陵”即杜甫。  宋代《古今诗话》中云:“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关于杜甫不作海棠诗一事,古人多有记述,如:“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王安石《梅花》)“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题诗。”(苏轼《赠李宜》).......赵瓯北的解释,是主张"有无创作兴趣";而<古今诗话>以及王介甫,苏东坡等人的解释,则是着眼于"孝道".所谓"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三.
  南北朝时期的庾信很有文采,杜少陵<咏怀古迹>中有句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作<马射赋>中有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是多么美妙的诗句啊,只可惜当时无人炒作,因此知者甚少.时过八十年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时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加上东道主阎公的热情炒作,遂使得王勃之句,广泛传诵开来.其实平心而论:二者遣词设意,并无高下之分,只是时代不同而己.何谓生不逢时?正是庾信的可叹之处也.
四.
  杨诚斋咏小池有句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其造句也实在无理.小荷叶长出水面,还是个缓慢的生成过程,并非是瞬间之事,而"蜻蜓立上头"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按常理应该写成:"小荷早露尖尖角,才有蜻蜓立上头".但这样一来,理虽得当,而意境全无矣.
五.
  杜牧之<江南春>有句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其中:"千里莺啼",人说鸟声千里,人听不见,以为千里是十里之误,应改为 "十里莺啼".但十里远的鸟啼声,又有谁能听见呢?既题为<江南春>,当然是千里为好,这里不存在是否听得见的事.十里之论,便是俗人谈诗.
六.
  刘梦得咏乌衣巷有句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晋时之燕,到唐时已去四百馀年矣;旧燕早已不存,飞入百姓家的是四百年后的新燕.刘梦得之诗,旨在讽喻---说富贵之短暂无常,旧燕还在而王谢家散堂倾,其繁华一瞬,便显而易见了.

七.
  宋时,刘克庄<岁晚书事>云:"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病眼看人殊草草,隔林迢递见梅花".刘先生老病潜居,慵慵似隔尘世,自说老眼昏花,看人不清楚,但他却能隔着树林看得清远处的梅花.你说奇怪不奇怪??其实,刘先生晚居乡里,洁身自好,而俗人不及梅花高洁, 故而草草一顾罢了,视而不见,无理而理在其中矣.
八.
  樊川<落花>诗中有句云:"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其造句颇不合常情:盖因爱鲜花而伤落花者--乃人之常情也.牧之对盛开之花反而生恨;冀希红艳速凋,佳人快老.实则樊川乃风流韵士,多情善感之躯,从爱之入骨到恨之入骨,恨红艳撩人,惹人怜爱,故而由爱生恨,遂作此"无理而奇"的反语.
九.
  樊川< 过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末尾的"无人知是荔枝来",往往会引人质疑:---按常理,"荔枝来"一事,首先是发笑的众妃子一定知道,其次是搞"水果快递"的许多军丁也知道.这件事情怎么会是"无人知"呢?但樊川诗之本旨在于:皇室的生活奢靡;快马驿站从四川到长安的长途快递新鲜荔枝的艰辛;楊贵妃及众嫔娥的娇奢淫逸,作威作福,恃宠仗势,等等,这都是老百姓无法知道的."无人知"三字,刻骨铭心,发人深省.



  清代人在<柳林诗话>中说:"诗不在多,有一句流传千古者,'满城风雨近重阳'是也".北宋朝之江西诗派诗人潘大临,家贫而耽吟,临川谢无逸致问:"近新作诗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句诗"的来历。今又重阳,吾闲坐秋斋,忽得友人徐增产先生来函,借名句续为辘轳五律,聊记重阳之感云尔:
满城风雨近重阳,萧索柴门自可伤.
炊断几朝厨灶冷,债追顷刻借赊忙.知无肉食怜贫贱,唯有诗书共寂凉.七字纵传千载后,当时哪得塞饥肠?临水登山四季忙,满城风雨近重阳.拈来青草池塘句,赋得黄钟大吕章.拿手题材频应节,重头奖赛赶连场.尽教温饱无虞外,遍冠名家意气扬.痴心羞说恋文场,觅句还如觅稻粱.两鬓星霜行远道,满城风雨近重阳.琵琶亭外芦初白,栗里山前菊正黄.未识画眉深与浅,敢烦大老为评章.为赴故人西海约,片帆今日下沧浪.墟烟飘出莼鲈味,野调传来稻菽香.一种情怀询艾郡,满城风雨近重阳.钓矶讶我盘桓久,蓑笠真堪老是乡.懒参世故笑愚氓,蛰伏杨林岁月长.不悔读书粗识字,偏泥弄翰苦搜肠.蒹葭云水怀难寄,灯火楼台夜未央.花事年来空负了,满城风雨近重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更多»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