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更多»
x
旅游诗词创作技法探微
作者:黄金山 鲜花数:19朵
“山河如斯多娇,引无数好汉竞折腰。”历代骚人骚人,无不怀着酷爱母亲般的灼热情感,来游览来写诗词来夸奖故国的山川风光和胜景奇迹,刻画出一幅幅颜色壮丽的山川画卷,创作出无数精美的旅游诗篇。这是一笔可贵的文化资产,值得我们爱护和传承。
若何写好旅游诗,进步旅游诗的作品德量,是繁华中华诗词事业的,实现精品文化计谋的一个主要环节。诗人各有本身的奇特目光,有各自分歧的审雅观,故大家的立意、贴题、谋篇结构、抒怀写景、构象炼境,作风韵致等分歧的艺术技能,就从运思立意而言,有的借题生发、擒题命根子、有的一字立意、一气鼓鼓相生,有的虚实互用、点睛欲飞;就艺术形象而言,有的移情及物,情景融合,有的以动衬静,时空变异,有的兴象玲珑,意象环生诸法;就艺术作风而言,有的雄壮壮阔、苍凉悲壮、有的清虚空灵、天然冲淡;就艺术构造而言,有的起承转合、笔断意连,有的层层生发、草蛇灰线诸法;从笔法运作而言,有的波折腾挪、点染勾画、有的侧面衬托、跌荡放诞抑扬诸法;从说话表示而言,有的通感着神、直陈曲致;有的叠字增色、虚字进诗诸法;就韵律调谐而言,有的繁音促节、律间出古;有的拗体险韵、险语盘空......,真乃是变化多端,不乏其人。我仅仅依据本身日常平凡的游览和粗浅自学,谈几点本身从古代有名诗人中进修到的几种写旅游诗词常用的技法。
一、移步换景法。以本身的游踪为线索,跟着时光的推移而不竭变换空间,变换景不雅的写作方式。亦可称为“一步一景法”或““随步换形法”。清沈德潜《说诗晬语》:“歌行起步,宜高唱而进,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以下顺手曲折,随步换形,苍苍茫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迹,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如:利剑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热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利剑沙堤”。诗人春行从孤山贾亭而西,先看到的是西湖云水,尔后是热树啼莺,筑巢檐燕。再写郊野的春花芳草,最后放马长堤,一路写来,展现得天然流利。清人杨逢春的《唐诗绎》云:“首级笔,言自孤山贾亭西行起,下五句历写绕湖行处春景,七、八以行不到之湖东结,远看犹有余情。”用这种写法写出的诗词,线索了了,条理清楚。
二、定点察看法。这是从本身察看的固定的地址或固定的角度将察看到的资料进行选择、部署的写法。与谢灵运并称“二谢”的谢朓有首《晚登三山还看京邑》的诗,就是用定点察看的方式来写了望中的京邑老景的。诗曰:“灞涘看长安,河阳视京县。利剑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往矣方滞滛,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看乡,谁能鬒不变?”
此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远看京城和年夜江美景所引起的思乡之情。首先“灞涘”一联借王粲与潘岳典故,领起看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写景这六句紧扣题意,拔取富有特点的景物,将登临所见条理明白地归纳综合在六句诗里。在这六句诗里,诗人刻画了三个画面:一是参差的飞甍在薄暮利剑日的照映下所浮现的光辉、明丽风景;二是绮丽的晚霞与澄江的静练;三是春洲的喧鸟与芳甸的杂英。把这三幅小画叠起来,便组成一幅《秋晚远眺图》。这就是谢朓用定点察看法写成的千古尽唱,为历代诗人所激赏。唐代崔灏亦用此法写了《黄鹤楼》诗:“古人已乘黄鹤往,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往不复返,利剑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诗开首四句定点写黄鹤楼,诗人从传说故事落笔,然后生发开往,既不讲声律,也不拘对仗,完整是散调变格。可是后半首就整饬回正,实写楼中定点所见所感,写树木历历可数,芳草萋萋在目,第三联由楼内乱到楼外,一放;第四联由楼外回到登楼人,一收,且照顾开篇,这是律诗结尾常用之笔。此诗在艺术上炉火纯青,被人们推重为题黄鹤楼的千古尽唱。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李利剑也说:“面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李利剑的另一首用定点察看法写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是模拟《黄鹤楼》格调来写的,诗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往台空江自流。吴宫荒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彼苍外,二水平分利剑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与《黄鹤楼》一样,都写登楼所感,但所感却有分歧。两诗开首都从传说故事切进,发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慨。但崔灏用了四句,李利剑只用二句。第二联二句空出手来写怀古,既与上联物是人非的感叹呵责应承接,又为后面伤今埋下伏笔。两诗第三联都是定点察看,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固然都是铺开,崔诗显出精致,李诗表示雄壮,二人难分轩轾。都是历代推重的登高看远、怀古伤今的佳作。
三、分类描述法。分类描述法即从客不雅景物特征动身分类描述。先将所见的景物分为若干类,再给各类景物按逻辑次序或时光、空间次序部署公道的顺序,然后依次写进诗内乱。
分类描述法经常一句一景。如杜甫《尽句》:“两个黄鹂叫翠柳,一行利剑鹭上彼苍。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一首即兴写景诗,第一句写窗前所见的景物——娇嫩的黄莺在翠柳间欢歌跳跃;第二句写高空所见的景物——一行利剑鹭冲天飞往;第三句写山上所见——西山积雪;第四句写门前所见——客船靠岸。此诗四句写景,分辨是四幅自力的图景,然而又以一贯之,使其组成一个同一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涵的感情。诗人先是看到草堂四周的春色,情感欢然,尔后跟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呈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全表示了诗人这种庞杂细微的心坎思惟运动。又如李利剑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进年夜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船。”这是李利剑小诗中极为精致绵密的一首。首联交接行踪往向。二、三两联写初出荆门时的看中气象。分辨刻画了“山”、“江”、“月”、“云”四幅图景。此中有前景,也有近景,最后写本身赞叹之情。
四、以年夜不雅小法。这就是把人“扩展”而把山川“缩小”,使人观赏山川有如观赏盆景。这原是山川画的伎俩,则通于山川诗文。如杜枚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几多楼台烟雨中。”写诗归纳综合与具体是一对抵触,太归纳综合就难具体,太具体就难归纳综合。这首小诗却用极小的翰墨(仅28字)就高度归纳综合又十分具体地写出了广阔江南的漂亮富裕及社会的风气面孔。这是以年夜不雅小法的利益。宋代沈括评论说得好:“年夜都山川之法,盖以年夜不雅小,如人不雅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看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见其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该见此中庭及后巷中事。若人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一远境;人在西山,则山东便合是一远境,似此,若何成画?”(《梦溪笔谈》)“以年夜不雅小”是中国山川画的创作观赏法例,这一法例也实用于中国山川诗的创作与观赏。
五、以动衬静法。动与静是一对抵触。静的境界是不轻易表示的。诗人颠末静不雅默察,往往选用适当的动态来烘托衬着,从而更凸起了静境。王藉的《进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四流。蝉噪林逾静,鸟叫山更幽。此地震回念,终年悲倦游。”此诗五、六句死力写出一个静字。“幽”也是“静”。照常理说,“噪”不会“静”,“叫”没有“幽”。然而看似无理而实有理,这是以动写静的进一层表示方式。钱钟书说得好:“安静之幽邃者,蔑在驮得声音烘托而愈觉其深”。(《管锥篇》)有卓识的,山川诗人王维是以动写静的高手。他写的《栾家濑》就是此中一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利剑鹭惊复下。”
诗中飒飒秋雨,给人以凉意,而溪涧中石上清泉,借着雨势又叮咚作响地奏起了诱人的天籁。***流美的声音合奏,组成一个清幽出尘的境界,使人几乎忘却了红尘的一切喧哗。
王维还有一首《山居秋暝》诗:“空山新雨后,气象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回浣女,莲动下渔船。随便春芳歇,天孙自可留。”此诗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