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更多»
x
如果让我重做母亲——从母亲自身寻找教育突破口
——案例综合剖析
菁贤楠文化 苏 菁
孩子为什么会有网瘾?孩子为什么会抑郁?孩子为什么会叛逆……望您和我们一起前行,菁贤楠文化将给您明确、深入的解答。
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健全和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在复杂社会中顽强的适应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看到生命的希望,感受生命的阳光,促进生命的成长。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让受教育者感受幸福!然而现实又如何呢?
孩子早恋叛逆、逃学厌学、因特网成瘾、情感缺失、自卑自闭、离家出走等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考试分数,为了某种技能,父母打死孩子,孩子因不堪重负而杀死父母,同学杀死老师或者同学杀死同学的暴力事件不断地发生着……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乃至家庭教育都处在迷茫期,我们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偏离追求幸福的正常轨道……
我深信,在现代社会中,大人和孩子缺乏的并不是掌握某种知识、技术的能力,而是一种创造的热忱以及怀有一颗抗拒焦虑、丰富、高贵、安详的心灵,融合了尊重、合作、体贴与关怀这些优秀的生命品质。
失去了这些人性中最宝贵最美好的生命品质,我们教育的意义又如何体现呢?
作为一个心灵自救的母亲,为了寻找教育的突破口,我于2002年6月2日辞掉公职,来到北京从心理咨询入手,开始了对整个社会以及家庭命运的探索,先后深入北京各类素质培训机构、医院、各类家庭、各大高等院校、监狱、法院……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个冰冷、无助的家庭(从我深入的上万个普通家庭中,就有97%的婚姻严重不和谐),我所看到的是一个个无辜的孩子;我所能感受到的是一颗颗脆弱的心灵……
人们不禁要问,孩子为什么会沟通困难,孩子为什么会情感缺失,孩子为什么会厌世轻生……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会谴责“父母皆祸害”,难道这仅仅是代沟的问题吗?造成这一切的内部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多年的咨询实践案例(4000多例),我逐渐挖掘到孩子因特网成瘾、早恋、叛逆、自卑自闭、严重抑郁、敏感多疑、厌世轻生、离家出走、沟通困难、情感缺失、校园暴力、情商低下等等问题的根源几乎都和孩子的家庭缺少情感凝聚力、父母的婚姻质量低下有关。更确切地说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心态、价值观、人生观等等都有关,可以说,很多母亲都没有学会真正地爱自己(即悦纳自己),没有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活在别人世俗的评价中……
A、让我们来看两个典型的案例:
1、一对夫妻因为17岁的儿子因特网成瘾没法管教,于是把他送到某戒网瘾学校,没料到,儿子从戒网瘾学校回来,不仅没有把网瘾戒掉,和父母的关系更加恶化,他对父母产生了深深的怨恨、强烈的报复情绪……身为老师的母亲为此很担忧,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我们菁贤楠文化网站,于是向我求助。
这位母亲很焦虑,语速很快:“苏菁老师,我的儿子根本不听我和他爸的话,不肯按时去上学,整天就沉迷在网络世界里玩各种游戏,还不断结交网络妹妹,设各种圈套让这些妹妹们互相残杀,竟以此为乐,我找了很多心理专家,他们都说孩子的问题和我有关系,怎么可能呢?我一直教育孩子要走正道,经常给他讲名人、英雄的事迹,我的工作一直也都很出色,我会有什么问题呢?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把家里的网线拔了,孩子就和我闹,把家里的家具通通都给砸了……”
我耐着性子听完她对儿子各种不同寻常举动的叙述,平静地问她:“你们夫妻关系如何?”
她竟一下愣住了,因为她由于当老师的缘故,凡事养成了喜欢说教的习惯,她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命令家人(丈夫和孩子),丈夫很反感她这种居高临下的强势态度,所以她和丈夫长期以来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就是互相谩骂、指责,整个家如同一个长年不化的冰窖……
2、一位15岁的女孩出现厌学、离家出走、早恋、严重抑郁等症状,她如果呆在家里,不是上网玩游戏、看手机小说,就是睡到中午或下午,这位女孩的父母为此很忧心,把女孩送到一家心理学校学习,3个月后他们去接女儿,却发现女儿更抑郁更不想上学了,还不停地向父母索赔她损失的时间……
女孩的母亲越来越焦虑,又带着女儿全国各地地找心理专家、医生看病,一位医生给女孩开了几付中药,女孩不愿意喝,母亲硬逼着女儿喝,可女孩喝了7天的中药不但没效果,反而比原来更对抗父母了,还扬言总有一天要杀了她的父母,然后自杀……
这位母亲心里很恐慌,她在网上看到我的《女人的名字叫母亲》一书后,打电话给我,她说:“苏菁老师,本来我的女儿是多么优秀的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初一都是学习成绩一直在前几名,唱歌、跳独舞、弹吉它、下象棋、画画、英语口语……样样大赛都得奖,可是上了初二,就突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天,她的英语老师告诉我,她结交了社会上的男青年,本来英语是她的强项,英语老师是班主任,是很喜欢她的,也是为她好,找她谈,但我现在想可能那个英语老师不太懂得青春期的孩子,否则,老师和孩子谈过后,孩子为什么闹那么大的情绪,说不上学了……”
这位母亲连续给我发来7封邮件,把她认为的“女儿的成长经历”洋洋洒洒地写了近万字,她不断地强调分析女儿出问题的原因,不仅含蓄地指出班主任英语老师的不负责任、不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还层层剖析那所心理学校对女儿产生的负面伤害作用,其中对女儿结交的朋友也一一做了详尽的分析……
我认真地看完她的邮件资料,觉得缺少了导致她女儿心灵受伤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于是我问:“你们夫妻关系如何,你们夫妻平时能沟通吗?”
她一下哑了,她忽然回想起女儿出现早恋的时间正好就是她丈夫有外遇,而她自己和异性网友在网上“热聊”被女儿撞见的时间,这位母亲短时间沉默后,终于忍不住痛哭失声……
大量的事实证明,父母的虚荣心、父母的不自律、不自省,直接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而孩子会以更为极端的逃避现实的方式来报复父母,比如因特网成瘾、早恋、抑郁、叛逆暴力、离家出走……
爱是幸福的源泉,爱是希望的寄托,然而,在现代家庭中,究竟还有多少幸存的父爱、母爱?最幸福的感受和最痛苦的伤痕都是由情感带来的,然而,身为情感纽带的母亲,又能向孩子流露多少真情实感呢?
B、再让我们一同来聆听处于心灵困惑中的孩子们的心声:
一位曾经因严重抑郁而多次产生自杀念头的大学员向我这样描述:
“抑郁症困扰了我几年,曾多次被它折磨得奄奄一息,恨不得死去!看了很多心理书籍,试了很多方法,效果甚微——短时期内缓解了痛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救我,心里的痛苦还时不时会爆发。
我问:“你为什么把你的母亲画成一条蛇,紧紧地缠绕着快要窒息的树(你自己),这棵树上还有很多很深的疤痕?”
她说:“这是我成长的真实写照,我母亲特别看重钱,以物质衡量一切,包括对母爱的理解——认为物质的给予和满足就代表母爱,她性格很虚伪,表面上待人周到热情,朋友很多,实际上,我母亲极其暴躁和顽固,就像垃圾毒素,家里人和她在一起都会受她的情绪污染,感觉我们从来没有推心置腹地说过话,我们之间总有一种隔阂,20多年来,我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母爱,她总给我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我讨厌这种感觉,所以我把母亲画成一条缠绕着我让我快窒息的蛇……”
“我母亲不仅喜欢控制我,还喜欢控制我父亲,我父亲不敢反抗,当我父亲暴怒时就会拿我出气,动手打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压抑极了,我一直都渴望,有时做梦都会想有一个和谐正常的家庭,可醒来都是伤心的。所以我在自己成长的树上画了很多很深的疤痕……”
2、一位情感严重缺失的女大学毕业生是这样描述的:
“我母亲的状态很不好,情绪很不稳定,她总是没有安全感,总是焦虑,总是需要从外界获得东西才会获得片刻的安宁。她觉得父亲窝囊、没用,嫁给父亲是一个错误,母亲经常对我们说,要做人上人,别像父亲那样没出息。
“父亲经常被挑剔,他不知道怎么应付,就躲着,或是沉默。
“母亲的心总是悬着,我们一有什么问题,她的第一反应是又有麻烦了,从来不曾接纳我们,被挑剔和担心,害怕,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从小母亲总是跟我说她是如何如何辛苦,她是如何如何不容易,从小我就开始为了她着想,害怕她生气,害怕她不满意,为了这些,压抑了自己的需求,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感觉。
“小时候,我拼命做家务,想讨她的欢心,可不管怎么做,她总是不满意,她总是不开心。后来慢慢长大了,我就努力学习,可是学习成绩好她也没见得高兴。我还记得大概是读小学五六年级时,她天天骂我是丑八怪,每天只要一看到我就骂,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手足无措,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我也知道母亲也挺不容易。她也痛苦,可是作为孩子,小时候是没有力量的。在小的时候心灵就萎缩了,长大了面对好多问题,就根本没有办法去应对。
“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值得珍惜的?真的不知道,总想抓住些什么,伸出手不是抓不着,就是不能安心,于是又放弃,继续寻找,心不能有片刻的安宁。
“现实就是这样了。但是自己想成长起来,至少以后万一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小孩,让他(她)可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有一个安宁的灵魂。”
3、一位失恋自残的恐婚女孩这样倾吐心声:
“我对婚姻没有向往,没有憧憬,谈恋爱不成功,更害怕结婚。每次听到‘剩女’‘嫁不出去’等话语我就特别生气,朋友、同事都认为我很强势,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用强势掩饰了内心的恐慌和焦虑……
“我感觉我的自尊心特别脆弱,对别人说的话特别敏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恐惧……
“我父母的关系很冷淡,我从来都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母亲的爱是有条件的,除非听她的。在生活中,母亲时常提醒我:我就是一个悲剧,我不值得她为我付出!我只要有一点梦想,她就马上指出我的缺点说,你看你就那样,也不照照镜子,还想去做什么……
“二十多年了,我从来没有自信过,活在自卑的阴暗中,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4、一位自卑自闭的单亲女孩这样倾诉她的的心声:
“我不记得,爸爸的样子,我也不愿意记得,我是他们的错误,怎么可能相信真爱?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和我一样,将自己的内心冰封起来。我宁愿相信妈妈说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否则我会变得更为难、更矛盾,我无法在爸爸、妈妈之间取舍……
“妈妈容忍我的一切缺点,她给我提供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想穿什么想用什么,无论多么昂贵,她都从来不会拒绝我,可是我从没有过幸福的感觉。
“我和妈妈虽然在一起,但是心隔得好远,好远,她从来不曾向我袒露她真实的心声,每当我想到这儿,我的心口就一阵阵的疼痛……”
5、 一位很叛逆并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是这样描述她的内心世界的: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所以,我一直是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我的母亲很好强,她喜欢按照她的思路来设计我,她要我务必考上名牌大学。因为我不听她的,所以她把我写的一本本厚厚的日记本全都烧了。那是我的梦我的心血啊,我当时那个恨啊,无法言表……
“我是在郁闷和愁苦中读完高中的,尽管老师都认为我很有文学天赋也很有数学天赋,可我还是落榜了。我没有复读,而是外出打工,因为我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要一有钱我就尽量往家里寄,为的是不让母亲小看我。
“母亲一直很失落,因为我没有按她的规划实现她的理想,她无法面对这个‘输’的现实,结果她疯了……
“看她那装疯卖傻的样子,我就反感,家里人都说我没良心,铁石心肠。所以我一直对母亲、对家人、对社会很抵触。我知道,这个社会是不容许抱怨的,所以我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可因为心里有个结不能解开,终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我感受不到家庭的爱时,我感到整个世界都是冷酷的,都是阴暗的,我越来越压抑,我想总有一天会爆发的……”
这些不仅仅是个案,而是遍布了社会各个领域,更为可怕的是,很多孩子即使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都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灵困惑,因为他(她)们根本无法面对虚荣、固执、外表强势内心脆弱、漠视情感的父亲、母亲……
孩子出了问题,这是母亲最痛心的事情,可很多母亲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恰恰出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说,当知道时已经晚了,我们再来看一位母亲在《女人的名字叫母亲》书后的留言:
“母亲的素质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值得深思的问题。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甚至可以说是终身的老师),母亲的心态、言行、品格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在人生扮演的角色中,最不满意的就是母亲这个角色。本人从小是乖乖女,好学生、好老师、好儿媳……可母亲这个角色自己深感愧疚,由于自己担任孩子小学一、二、三年级的班主任,一度过于苛求孩子,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成长及心理都发生了扭曲,因此一直感到内疚,孩子现在已成家立业,但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却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失败。人生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让我重做母亲,我会让孩子心灵健康地成长。”
正像这位母亲所说的,人生没有后悔药,营造没有悔恨的人生才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根据我在北京多年的咨询实践案例(4000多例),逐渐摸索出一个规律,在一个家庭中,母亲(女性)的情绪在无形地左右着一个家庭的情绪,无论是这个家庭中的父亲(男性)还是孩子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其消极或积极情绪的影响。
从大量的咨询实践案例中(超过4000例),我逐渐摸索出一个规律:母亲(女人)只有战胜自身的虚荣心,学会爱自己(即悦纳自己),才能有效地激励男人,(即母亲只有激发内在的力量去影响丈夫,而不是用外力压制丈夫或用“软弱”的态度去取悦(迎合)丈夫。)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稳固的、互相支持的家庭。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体验和感悟的,只有在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才能真正体验并感受尊重、合作、体贴与关怀这些优秀的生命品质,只有体验并感受了这些生命品质,才会具备这些生命品质。而这恰恰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
转自新浪博客:苏菁的博客 |
|
|